动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指的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7-27
活化石有哪些动物
1.紫蛙2.皱鳃鲨
3.侏罗纪虾4.三眼甲虫
5.天鹅绒虫
6.鳄鱼
7.鸭嘴兽8.鹦鹉螺9.鲎10.火星蚂蚁11.腔棘鱼12.螳螂虾
熊猫
活化石有哪些动物
1.紫蛙2.皱鳃鲨 3.侏罗纪虾4.三眼甲虫 5.天鹅绒虫 6.鳄鱼 7.鸭嘴兽8.鹦鹉螺9.鲎10.火星蚂蚁11.腔棘鱼12.螳螂虾 熊猫
动物活化石有哪些
大熊猫、中华鲟、扬子鳄、拉蒂迈鱼、白鳍豚、鳄鱼、鸭嘴兽、鹦鹉螺、鲎、腔棘鱼、娃娃鱼、负鼠、霍加狓、七鳃鳗、鳄蜥
“活化石”有哪些?
拉蒂迈鱼—活化石
发表日期:2006-04-06 16:01 作者:春若水 [查看原始文章]
来源:古动物馆
1938年12月12日,在南非小镇东伦敦海港的一条渔船上,一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年轻女孩拉蒂迈仔细地挑拣着海洋生物标本,突然她眼睛一亮,一个上世纪生物学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海洋探险故事拉开了序幕。
让拉蒂迈小姐兴奋的是一条全身闪耀着逼人蓝光的怪鱼。与所有现存的鱼类不同,这条鱼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其肉质肢体状的鱼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
拉蒂迈把鱼运回了博物馆,请人鉴定,可谁都不认识,博物馆客座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又恰巧外出度假。圣诞节前夕的南非天气炎热、潮湿,鱼身美丽的蓝色开始褪成褐色,如何保存这条大约1.5米长的怪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镇上只有太平间和食物冷冻库具有足以容纳这条大鱼的冷藏设备。拉蒂迈请求帮助都遭到了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找到了少许福尔马林用报纸浸湿后包裹鱼身,以延缓鱼体的变质。
12天之后,拉蒂迈的信终于到了史密斯的手中。透过拉蒂迈所画的粗略素描,史密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空棘鱼,它们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前就同恐龙一起灭绝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仅限于留在岩石上的片断记录。史密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拍电报给拉蒂迈,让她精心保管标本。但史密斯担心的最坏情况还是已经发生了。蓝色的怪鱼已成为一具剥制标本,只保留下来皮肤和内部骨骼,而内部器官与组织都作为垃圾倾倒到印度洋中去了。
拉蒂迈小姐绘制的第一条拉蒂迈鱼草图。凭借这张图,史密斯判定空棘鱼“起死回生”了。
这条鱼后来被命名为拉蒂迈鱼。空棘鱼“起死回生”的故事很快在全世界掀起波澜,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发现时,开篇用了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的一句话“非洲总是可以发现新东西”。
第一条拉蒂迈鱼是在南非查郎那河河口外捕获的,当地水深约70米。为了寻找第二条拉蒂迈鱼,史密斯夫妇花费了整整14年时间,走访了非洲东海岸所有的小渔村,并四处悬赏。1952年,又是一个圣诞节前夕,拉蒂迈鱼在科摩罗群岛终于再次现身。为了尽快获得这条鱼,史密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南非总理,动用军用直升飞机,最后还差点引起南非与法国间的纠纷,因为科摩罗当时是法国殖民地。以后在科摩罗海域又有近两百条被捕获。1997年在距科摩罗有半个地球远的印度尼西亚,拉蒂迈鱼再一次被蜜月旅行中的美国青年尔德曼偶然发现,拉蒂迈鱼的地理分布也成为新的需要解答的谜团。
拉帝迈鱼为何被称为“活化石”:
大约4.1-3.8亿年前,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是在水中漫游的肉鳍鱼类。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就是从这类鱼中演化而来的。肉鳍鱼类跟形态各异、种属繁多的辐鳍鱼类同属于硬骨鱼纲中两个独立的亚纲。肉鳍鱼类虽然直接关系到四足动物的起源,然而现生种类却非常有限。在拉蒂迈鱼被发现之前,我们只知道3种生活在南半球的肺鱼,其他资料都来自化石记录。空棘鱼是肉鳍鱼类中非常保守的一个支系,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的体形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是史密斯根据一张草图就能辨认出拉蒂迈鱼是空棘鱼,并称它为“活化石”的原因。
什么是活化石?哪些动物属于活化石?
1、大熊猫
2、中华鲟
3、拉蒂迈鱼
4、扬子鳄
5、蟑螂
有哪些动物活化石
中华鲟 ?大熊猫
“活化石”有哪些?
拉蒂迈鱼—活化石
发表日期:2006-04-06 16:01 作者:春若水 [查看原始文章]
来源:古动物馆
1938年12月12日,在南非小镇东伦敦海港的一条渔船上,一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年轻女孩拉蒂迈仔细地挑拣着海洋生物标本,突然她眼睛一亮,一个上世纪生物学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海洋探险故事拉开了序幕。
让拉蒂迈小姐兴奋的是一条全身闪耀着逼人蓝光的怪鱼。与所有现存的鱼类不同,这条鱼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其肉质肢体状的鱼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
拉蒂迈把鱼运回了博物馆,请人鉴定,可谁都不认识,博物馆客座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又恰巧外出度假。圣诞节前夕的南非天气炎热、潮湿,鱼身美丽的蓝色开始褪成褐色,如何保存这条大约1.5米长的怪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镇上只有太平间和食物冷冻库具有足以容纳这条大鱼的冷藏设备。拉蒂迈请求帮助都遭到了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找到了少许福尔马林用报纸浸湿后包裹鱼身,以延缓鱼体的变质。
12天之后,拉蒂迈的信终于到了史密斯的手中。透过拉蒂迈所画的粗略素描,史密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空棘鱼,它们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前就同恐龙一起灭绝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仅限于留在岩石上的片断记录。史密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拍电报给拉蒂迈,让她精心保管标本。但史密斯担心的最坏情况还是已经发生了。蓝色的怪鱼已成为一具剥制标本,只保留下来皮肤和内部骨骼,而内部器官与组织都作为垃圾倾倒到印度洋中去了。
拉蒂迈小姐绘制的第一条拉蒂迈鱼草图。凭借这张图,史密斯判定空棘鱼“起死回生”了。
这条鱼后来被命名为拉蒂迈鱼。空棘鱼“起死回生”的故事很快在全世界掀起波澜,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发现时,开篇用了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的一句话“非洲总是可以发现新东西”。
第一条拉蒂迈鱼是在南非查郎那河河口外捕获的,当地水深约70米。为了寻找第二条拉蒂迈鱼,史密斯夫妇花费了整整14年时间,走访了非洲东海岸所有的小渔村,并四处悬赏。1952年,又是一个圣诞节前夕,拉蒂迈鱼在科摩罗群岛终于再次现身。为了尽快获得这条鱼,史密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南非总理,动用军用直升飞机,最后还差点引起南非与法国间的纠纷,因为科摩罗当时是法国殖民地。以后在科摩罗海域又有近两百条被捕获。1997年在距科摩罗有半个地球远的印度尼西亚,拉蒂迈鱼再一次被蜜月旅行中的美国青年尔德曼偶然发现,拉蒂迈鱼的地理分布也成为新的需要解答的谜团。
拉帝迈鱼为何被称为“活化石”:
大约4.1-3.8亿年前,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是在水中漫游的肉鳍鱼类。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就是从这类鱼中演化而来的。肉鳍鱼类跟形态各异、种属繁多的辐鳍鱼类同属于硬骨鱼纲中两个独立的亚纲。肉鳍鱼类虽然直接关系到四足动物的起源,然而现生种类却非常有限。在拉蒂迈鱼被发现之前,我们只知道3种生活在南半球的肺鱼,其他资料都来自化石记录。空棘鱼是肉鳍鱼类中非常保守的一个支系,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的体形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是史密斯根据一张草图就能辨认出拉蒂迈鱼是空棘鱼,并称它为“活化石”的原因。
动物中有哪些是“活化石”
三叶鱼
始祖级
活化石有什么动物植物
活化石”是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更未发生线系中断(绝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的结果。并须仍是现生的种类。 在生境不变,成种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时间内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于是相应的就形成了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的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 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 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二、植物“活化石”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1、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果实,一般称为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2、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O年便可成材。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好材料,又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不但已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世界很多国家也争相引种栽培,使这珍贵的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生生不息。 三、动物“活化石”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 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四、新的“活化石”物种不断地在被发现 有些物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已经灭绝,但通过科技工作者不发懈的努力,或是偶然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现,仍在存活的,但数量很少的,可称为“活化石”的物种。 如近期新疆发现比恐龙早两亿年的传奇动物——“活化石”新疆北鲵。新疆北鲵是一种有着近3亿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地理变化、物种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活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银杉、中华鲟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活化石”意义的进一步了解和努力,许多长期还没有被发现的“活化石”物种,将会重新被人们发现。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1、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果实,一般称为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2、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O年便可成材。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好材料,又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不但已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世界很多国家也争相引种栽培,使这珍贵的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生生不息。 三、动物“活化石”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 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四、新的“活化石”物种不断地在被发现 有些物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已经灭绝,但通过科技工作者不发懈的努力,或是偶然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现,仍在存活的,但数量很少的,可称为“活化石”的物种。 如近期新疆发现比恐龙早两亿年的传奇动物——“活化石”新疆北鲵。新疆北鲵是一种有着近3亿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地理变化、物种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活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银杉、中华鲟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活化石”意义的进一步了解和努力,许多长期还没有被发现的“活化石”物种,将会重新被人们发现。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其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的这类孑遗生物,称为“活化石”。如裸子植物水杉,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又如总鳍鱼类,始见于泥盆纪,很长时间认为它在白垩纪末已绝灭,但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 “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